新闻中心
最新新闻
- 全国首份向日葵新型分子标记行业标...
- 荔枝“大年”:追花逐蜜的酿蜜人
- 低空经济:重塑农业生产新图景
- 高埗开展 2025 年红火蚁春季...
- 中国首条“土豆米”生产线:为马铃...
- 展商风采视频:内蒙古曼德拉携“荒...
- 高油高产大豆开辟“新赛道” 助力...
- 各镇街全力推进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
- 两部门部署2025年元旦春节等节...
- 五大支撑助力我国粮食生产跃上新台...
联系我们
联系人:苏先生
手机:134-804-11888
电话:400-0769-006
邮箱:815665333@qq.com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丁平甲路7号
中国首条“土豆米”生产线: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前不久,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这片乌蒙山区的土地上,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郑重宣布:中国第一条“土豆米”生产线成功建成并正式投产。
所谓“土豆米”,它是借助新型加工技术,将新鲜土豆转化而成的米粒状淀粉制品。专家指出,这一全新的研究成果,极有可能让产量庞大的土豆成为更多中国人的主食,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这条意义非凡的生产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学家吴奇带领团队历经5年多时间潜心研发的最新成果。该成果聚焦于植物多糖、蛋白复合体系的高水分挤压重组技术研发,成功实现了薯类杂粮主食化以及加工技术的产业化。
土豆学名“马铃薯”,还有“洋芋”这一别称,它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其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
巧家县马树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农艺师邓勇介绍道,淀粉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由相互连接的长链糖分子构成。“土豆米”加工技术改变了土豆淀粉链的构型,使得土豆口感更上一层楼,兼具美味与营养。
“‘土豆米’加工技术把新鲜土豆转变为可长期低成本储存的新形态。”邓勇说道,“土豆米”在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已经熟化,无需像普通大米那样进行洗米浸泡,使用电饭煲烹煮即可,而且所需的水量和时间都远远少于煮白米饭。
昭通是云南马铃薯的主产区,同时也是世界生产优质马铃薯最为适宜的区域之一,曾荣获世界马铃薯大会授予的“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荣誉称号。
“马铃薯产业是与昭通山区人民联系最为紧密、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的产业。”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光华表示,昭通全市近110万户、400万人从事马铃薯种植,占总人口的65%。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昭通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37万亩,产量高达350万吨,综合产值约100亿元。“土豆米”加工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挖掘马铃薯产业的潜力。
此次“土豆米”生产线在昭通美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公司总经理李昱霖介绍:“经初步测算,2.5吨土豆能够加工出1吨‘土豆米’。首条‘土豆米’生产线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加工新鲜土豆2500吨,生产‘土豆米’10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左右。”
邓勇认为,“土豆米”有望推动山地马铃薯种植的进一步发展,还将带动其他杂粮的种植与深加工,打通山地农业全产业链。此外,由于马铃薯在中国大部分区域都能够种植,“土豆米”加工技术具有集成化、可复制的特点,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让科技创新为地区产业发展赋能。
目前,当地正在进行首批“土豆米”产品的区域销售测试。从市场反馈来看,该产品深受中老年人群体的喜爱。
吴奇表示,新的食品加工技术和生产工艺能够解决马铃薯无法长时间储存以及口感不易被部分消费者接受的问题,充分发挥马铃薯不挑种植地方、亩产高的优势。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专家表示,云南的这条“土豆米”生产线,是中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也是昭通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全新范例。
邓勇称,“土豆米”加工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向耕地要粮食的思维模式,实现了向加工要粮食的转变,有望更好地推动“粗粮变细粮、辅粮变主粮”。
- 上一条:高埗开展 2025 年红火蚁春季防控技术培训
- 下一条:$NextArticle